骨转移是肿瘤患者中常见的癌细胞转移部位,它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危害不亚于肿瘤本身。在骨转移中,又以脊柱转移为甚。
以往很多患者一得知出现类似的骨转移就有放弃治疗的想法。台湾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骨外科主任沈慧勇教授指出,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骨转移瘤的出现并不总是癌症终末期的“宣判”。实际上,结合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对合适的病例进行脊柱转移癌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不但可以及时缓解疼痛,还可以“带瘤”长期存活。
四至八成癌症患者出现骨转移
脊柱是全身多种癌转移的好发部位,在肿瘤的病人中,有40%~80%出现骨转移。据沈慧勇教授介绍,统计显示,脊柱转移的病人20%以上有神经损害,75%的骨转移发生于乳腺癌、肺癌、肾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和多发性骨髓瘤的病人。因此,如何有效治疗癌细胞脊柱转移,对于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非常重要。沈慧勇表示,脊柱骨盆肿瘤结构解剖的特殊性,恶性肿瘤完整切除较为困难,局部面临复发的高风险。所以,以往很多患者一知道骨转移就有放弃治疗的想法。其实是非常错误的。
手术结合放疗提供新治疗手段
沈慧勇还谈到,以往临床医师常通过术后辅助性放射治疗进行弥补,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一种新的术中放射治疗技术Intrabeam逐渐开始在临床上应用,可以直接、精确定位瘤床和需要照射的区域,直接杀伤手术区域残留的癌细胞,显著降低对局部的复发率,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免受或少受不必要的照射,减少放射治疗的副作用。此外,上世纪70、80年代传统术中放疗系统通常是在放疗科进行,放疗设备笨重,不能精确定位瘤床,周围组织损害严重,放疗后,患者还须经过长途搬运才能到手术室手术。而新术中放疗系统是经改进的手术室专用的电子束直线加速器,无特殊放射防护要求,患者可在手术室直接进行放疗,避免从放疗室接受术中放疗后再运回手术室完成手术,减少手术风险。
日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在华南地区率先引进该术中放疗系统,由沈慧勇院长组织专家成立术中放疗小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进一步完善了术前、术中、术后放疗体系,并把手术与放疗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患者提供了新的肿瘤治疗手段。沈智慧认为,随着微创手术、后路全脊椎切除手术等手术的技术的提高,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相比传统技术已经明显减轻,术后恢复更快,而且也大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有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