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即癌症(cancer),目前已成为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人类三大死因之一。据估计,全世界现约有1 400万癌症病人,且正以每年新增760万例的速度发展。每年全世界约500多万人死于癌症,全世界死亡人口中约1/lO的人死于癌症。我国现有癌症病人近200万,且正以每年新增160万例的速度发展。
1985年中国癌症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男性为189.6/10万,女性为158.6/10万。据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1996年2月报道,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08.4/lo万。死亡率最高的十大癌症,按其死亡率高低顺序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结肠、直肠、肛门肿瘤,白血病,宫颈癌,鼻咽癌,女性乳腺癌及膀胱癌。据预测,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到2025年可高达120110万。
(一)年龄
各年龄组的人均可患恶性肿瘤。总的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发生癌症的危险性最高。但是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高发年龄又不尽相同。如儿童时期死亡最多的是白血病,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恶性淋巴瘤:青壮年时期常见的是肝癌和白血病;中年和老年期(55岁以后)则以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宫颈癌为主。
年龄与发病率变动的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类型。
1.高峰后降低型发病率以婴幼儿时期为高,以后下降。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提示遗传因素可能是其病因。
2.发病率持续升高型如胃癌、肺癌、食管癌。提示环境致癌因素在人生过程中的持续作用。
3.单峰型宫颈癌于48--52岁时发病率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这种特征提示在生命的早期及中年(31~50岁),受致癌因素的作用最强,说明宫颈癌与性生活有关。
4.双峰型乳腺癌的发病率有两个高峰,一是青春期,二是更年期。说明致癌因素与内分泌功能的改变有关。
5.缓慢升高型 发病率上升,到成年后,增加缓慢。表明幼年期对致癌物质敏感,成年后相对降低。如原发性肝癌。
6.倒峰型发病曲线自发病率高峰下降后又缓慢上升。如白血病发病率高峰在2--4岁,而少年期较低,成年后又再次缓慢上升。提示儿童期免疫力较低,发病率高,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水平提高,发病率下降。成年后新的致癌物质作用,导致一次又一次上升。
7.平稳型发病率不随年龄增长而改变,说明以内网致癌作用为主。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二)性别
除胆囊、甲状腺、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癌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外,绝大部分恶性肿瘤男性高发,男女性比例约为1. 99:1。各部位恶性肿瘤男女之间的差异较大,如喉癌10.5:1、支气管癌6 .79:1、食管癌4.77:1、舌癌4.0:1、腮腺癌3.0:1、肝癌4-6:1、肺癌1.5:1。
肿瘤性别发病率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10岁以下男性高于女性;15岁至50岁之间女性高于男性,特别是中年以后更明显,这可能由于这个时期女性宫颈癌;乳腺癌发病率上升的缘故;50岁以后,男性又高于女性,因常见的胃癌、肺癌、食管癌及肠癌等发病率高峰在50岁以后。
同一部位恶性肿瘤在不同地区的性别比例也不相同。如肝癌男性高于女性,高发区为4:1-6:1,低发区2:1-3:1,高发区的性别差别更大;而食管癌尽管也是男性高于女性,但越是高发区性别差异越小。
(三)婚姻与生育状况
早婚、早年开始性生活、早育、多育是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未婚者则很少发生官颈癌。乳腺癌的发生在有哺乳史的妇女中明显少于无哺乳史者。
(四)种族
恶性肿瘤的种族差异十分明显。如鼻咽癌以广东人多见,印度人口腔癌高发,白种人易患皮肤癌等。
(五)职业
恶性肿瘤与职业因素有关。Pott在1775年首先注意到扫烟囱工人阴囊癌发病率较高,提出其发生可能与职业有关,并推断煤焦油是阴囊癌的病因。1895年以后陆续报道接触芳香胺染料的工人易患膀胱癌,主要发生在染料化工厂及橡胶、电缆制造、纤维印染等行业的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