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致癌
人类在同癌症斗争过程中发现,抑郁悲伤的心理,紧张的情绪,应激的反应和沉重的精神压力,可以成为癌症的诱因。古希腊的医生珈伦在观察了大量病例以后注意到,性格忧郁的女子比开朗活泼的女子更容易得癌症。另一位有名望的医生佩吉特也认为,在牵肠挂肚,忧虑悲观的情绪之后,癌症往往会乘虚而入。
大量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证实,癌症与患者内心冲动有关,长期过度的紧张与焦虑不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可导致大脑兴奋与抑制失调,抵御癌症的自身免疫系统的减弱,从而使体内某些细胞发生癌变。
在50年代,劳伦斯.菜香心理学家曾对一组癌症患者的生活史作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从童年时期开始便留有不同程度的心理伤痕。如早年丧父母,青年失恋,中年失偶,成年亡子等。这些人由于生活中遭受打击而变得沉默寡言,孤影自怜,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工作缺乏热情,对同事没有友爱,整个人生沉浸在孤独痛苦之中。
西德的科学家巴尔特鲁施博士对8000例癌症病人调查后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这8000例病人中的大多数其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都发生在涉及失望,孤独和其他沉重打击和精神压力频繁发生的时候。
据报道,一位英国医生对250例癌症病人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癌症发病之前,受过精神打击的有三分之二以上。美国本松博士认为,人每天处于高度紧张环境中,可引起血液中皮质脂醇的浓度迅速增加,导致免疫器官中T,B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成分的破坏,不能及时消除体内突变细胞,于是患癌症的可能性就明显增加了。
有的学者收集了近50年的资料,发现忧郁,焦虑,失望和难以解脱的情绪变化时间大多数在癌症前1至2年。婓松在《三国志,魏志,贾达传》的注释中生动的描绘了贾达和别人吵架“发愤生瘘”的事实。发愤就是发怒,“瘘”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肿瘤。由此看来,非健康的心理,确实为癌症的发生制造了可乘之隙。
所谓“癌性格”是心理学家首先提出的。这种具有“癌性格”的人,有其特殊的行为和举止,尤其是心理上也有特殊的外形。如从小对任何事物莫不关心,孤独内向,不与亲友或父母接近,成人后依恋一个人或自己的职业,并将自己的精力倾注于自己的配偶,孩子和工作,一旦遭到挫折,这种人一般容易在两年内发生癌症。
2、心理治癌
正象失常的心理会成为致癌的前提一样,健康充实的心理则同样是站胜癌症的重要条件。许多事实证明,一个决心战胜癌症的人,能够存活和延长生命的机会要多的多。
有很多癌症病人一旦获悉自己身患绝症,便不思饮食,悲观失望。而事实上医生应该让病人明白,他的免疫系统仍然存在,并且仍在与癌症进行斗争,关键是需要病人适当地调节,配合治疗,充分发挥机体免疫功能。
当然,在危及生命的癌症面前,建立足够的信心和保持异常的冷静是一种很难的事情。但有经验的肿瘤专家都认为,有些肿瘤本来是致命的,正是由于病人以健康的心理对待癌症,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病痛,才能使自己存活下来延长生命。
专家们认为,忧郁消沉的人,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其免疫力显著下降,从而促使癌症日趋恶化,而乐观爽快的人,其免疫力成倍提高,癌肿的生长就受到抑制。由此说明,精神因素对癌症的自愈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3、心理防癌
在明白了非正常的心理可以导致癌症发生和有助于患癌症的症状向严重的方向发展的道理以后,人们认识到,以乐观的情绪,健康的心理投入到生活中去,是减少癌症发生和延续生命所必不可少的。
实际上,在生活中的打击和改变人的情绪的情况是经常存在和发生的。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对待和怎样处理,避免这一切。首先,应当设法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紧张和压迫感。工作和生活做到有计划,有规律,适当的休息和娱乐有助于缓解心情的紧张状态。